2025年4月9日由上音附中图书馆和室内乐科联合主办的优秀青年校友分享活动《室内乐——成长的必经之路》在小音乐厅举办。分享会邀请到的嘉宾是毕业于上音附中的优秀校友、新魄力四重奏的两位核心成员申丹枫和吕翔。两位校友曾经在奥地利各个大乐团里担任重要职务,目前是弦乐四重奏职业演奏家,他们所在的新魄力四重奏获得了四个国际室内乐比赛冠军。此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我国室内乐教学的奠基人、上海音乐学院丁芷诺教授以及上海音乐学院室内乐与中提琴教授蓝汉成老师,分享会由吴淑婷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主持人吴淑婷老师抛砖引玉,就为什么要在附中阶段必须学习室内乐的问题与三位嘉宾进行交流。丁芷诺教授、申丹枫以及吕翔分别从体系化的必要性、职业预演视角、中提琴声部觉醒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三位嘉宾在对谈中,指出附中阶段的室内乐课程的训练是作为职业音乐家的‘生存预科’,是培养协作基因的重要环节。在交流室内乐如何塑造核心能力时,三位嘉宾分别从听觉革命、技术迁移案例以及危机处理训练等方面与同学们做进一步交流。分享会上吴淑婷老师请三位嘉宾用一句简短的话语寄语附中的同学们,丁芷诺老师指出创作和演奏应该是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她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音乐的创作中来,做一名集演奏和创作于一身的音乐家。申丹枫指出对于音乐以及室内乐演奏的热爱非常重要,同学们在合作中要学会交流,也会在合作中学会成长。吕翔指出不要过多的被想法所束缚,努力去做就好了。
讲座的最后还有一个重磅彩蛋,吴淑婷老师与两位校友以及大提琴陆彦闵老师、附中在校低音提琴专业的陈辰同学共同演绎丁芷诺老师根据贝多芬第七钢琴奏鸣曲慢板乐章改编的弦乐四重奏作品,这首作品是首次在公开场合演奏,现场由丁芷诺老师指挥,当乐音落下之时获得了在场同学们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丁芷诺老师是上音初代女子弦乐四重奏成员,申丹枫和吕翔是上音培养的第四代四重奏的成员,三位嘉宾从教育、职业、国际三大视角,为我们揭开了室内乐如何成为音乐家的‘基因工程’。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一方面展现了上音在室内乐方面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优势,另一方面展现了上音室内乐在教学和演奏方面的传承精神。正如吴淑婷老师在活动尾声进行的总结性发言,“希望今天的对谈让同学们了解到室内乐不仅仅是附中学习阶段的一门课程,更是音乐生涯中的必修课。同学们要珍惜在附中学习室内乐的机会,把它当作提升自己音乐能力的关键一步。室内乐的学习是同学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早认真对待,未来越有优势。”
学生感言:
通过昨天的大师课和讲座,我觉得我们在排练练习之前要多做些提前准备,比如分析曲式和分析风格,不能只是一味的练琴,且在分析时要有想象力,将冷冰冰的音符转化为具象化的场景,如舞会或者两人三人谈话等等。这样极有助于我们去感受音乐,排练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谢宸睿 小提琴专业
通过讲座,我学习到了很多,中提琴是一个不能缺少的声部,在室内乐里作为和声中音作用,增添了层次感和立体感,让声音能够有更好的过渡。以旁观者的角度判断音色的好坏。通过大师课,我认为应该多关注跟其他声部的交流,表情记号的处理,每一段落都代表着一种情景,应该学会在乐句中找寻对话。
——鲍斯羽 中提琴专业
通过这次大师课,我们要更加熟悉了解每一段的主旋律,根据主旋律调整自己部分的音量处理,有些表情记号可以做得张力再大一些。
在音色变化上,有些句子可以不加揉弦,尝试用余音交代。我们要关注乐句的走向,比如让声音往上走,或是贴在地面等等。这些宝贵的建议会让我们在之后的排练中获得新的火花。
——李奕忻 大提琴专业
通过聆听室内乐分享会的讲座,我明白了自己的专业与室内乐的学习并不冲突,而且多与室内乐合作还能激发我们在独奏中的灵感,钢琴在室内乐中必然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同时我们在今后的排练中还需要互相倾听,耳朵的敏感度与音乐融合,抓好细节和线条,让室内乐更加灵动有趣。
——季沁姚瑶 钢琴专业
非常荣幸这次能参加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室内乐教研室组织的讲座与大师课。本次讲座聆听到优秀的吕翔老师和申丹枫老师所分享的“成长的必经之路”。他们强调了室内乐演奏不仅仅是学习技巧,更是一种生命态度的培养。我们在演奏室内乐时需要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理解音乐,不断培养思维模式以及追求创新的能力,从而能更好地诠释作品。同时在讲座的最后我也非常荣幸能和几位优秀的老师们一起演奏由丁芷诺老师所改编的贝多芬奏鸣曲,让我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室内乐合作的魅力。在接下来的大师课,我们演奏了舒伯特的鳟鱼弦乐五重奏。通过课堂,我意识到在室内乐演奏中,我们需要互相聆听彼此的旋律,了解乐句的走向,丰富音乐的变化,用心去感受和聆听作曲家赋予这首作品的情感!这些宝贵的建议和演奏经历都让我受益匪浅!
——陈辰 低音提琴专业
供稿:上音附中图书馆
图片:倪鸿飞
沪ICP备09021969号建议使用火狐或Chrome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建议分辨率144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