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主办,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民乐科、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成才与就业”承办,2015三校二胡交流艺术周,将于2015年11月8日--11月12日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举行。
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简称上音附中),其前身是由人民音乐家、理论家、教育家贺绿汀教授于1951年创办的音乐少年班。1956年,学校更名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上音附中民乐学科,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特色专业”之一。学科自建立以来本着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的宗旨培养了诸如闵慧芬、王永德、罗晓慈、严洁敏等一大批享誉国际的优秀人才。此次根据上海市教委要求以上音附中的民乐学科为主要核心,建立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其意义在于通过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琵琶、扬琴、柳琴、中阮、古琴、笛子、古筝、唢呐等乐器,传播中华民族音乐,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推动中华文化交流、传播,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对外开放格局。
同时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将致力于民族文化音乐艺术教育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专业特色来服务师生、服务社会。主办或承办交流演出、公益讲座、夏令营及全国性比赛等,使多元化的形式融合在一起,将民族文化音乐艺术带入社会,形成一定辐射面和社会影响,让更多的中职学生、民族音乐爱好者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到中华民族音乐艺术、欣赏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二胡专业师生共同参与。三校各有所长,都是二胡专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学校。现在三校开启新时代的二胡学术交流,这对于上海地区乃至全国二胡艺术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次三校的交流活动,将传统二胡艺术的事业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各校之间教学相长,取长补短,不论是在演奏技巧还是理论基础上,共同分享二胡演奏、创作、理论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以及对未来的二胡事业发展设立专业建设性的设想方案及建议。 本次三校二胡交流艺术周的活动内容主要有:讲座、公开课、各院附中优秀学生音乐会、教师音乐会,通过理论知识的阐述,进一步完善二胡在舞台演奏上的表演艺术。在讲座与公开课的交流上,邀请了二胡专业的指导教师分享自己授琴上的心得,同时并解答大家的一些疑问。
主讲人主要有:
王莉莉
二胡教育家,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民族音乐教育基地“二胡三校交流”项目负责人。
霍永刚
胡琴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上海音协二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客席教授,硕士生导师。
马向华
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民乐学科主任。
朱江波
中央音乐学院二胡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中国二胡学会常务理事。
孙凰
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赵戈
二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民族器乐学科主任。中国少年民族乐团团长。
刘虹
二胡演奏硕士,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青年二胡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理事。
吴晓芳
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民乐学科二胡教师。
在音乐会交流上,安排了教师专场和两个学生专场供大家欣赏交流,不仅展现了老师们的高超技法及演奏状态,也为学生提供了艺术实践的平台来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届时,众多二胡一线著名演奏家汇聚一堂共同展示当今二胡艺术的高水平,讲座的主讲老师们也纷纷上台结合对二胡教学的深入思考,把教学与舞台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予大家更多的思考和启发。在音乐会中,届时会出现一支由王莉莉老师指导的上海音乐学院百合沁香民族弦乐室内乐团进行演出,他们的演奏能如百合一样清雅,沁入听者的心扉。
本届三校二胡交流艺术周的举办,是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又一重大活动,将对二胡艺术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连接起全国专业院校与社会民族音乐爱好者心与心的交流,更会将二胡艺术中传统性、民族性的音乐精华发扬光大,巩固二胡在传统民族乐器中重要的位置,能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深度上,在附中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经验中取得新的突破,找到一条附中特色的教学路径,从而确立一条真正属于附中自己的教学发展道路!
上一篇:《中国二胡》对我校活动的报道
沪ICP备09021969号建议使用火狐或Chrome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建议分辨率1440×900